■歐航局發佈的“菲萊”在即將登陸前近距離拍下彗星的圖片。
  據新華社電 經過10年“追逐”,歐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測器“羅塞塔”12日向目標彗星的彗核發射著陸器“菲萊”,以便更直接地探索彗星。只是,經歐航局證實,著陸後的“菲萊”並未按計劃牢牢固定在彗核錶面,為日後取樣工作設置了不少障礙。
  “或許不止登陸了一次”
  “追星使者”“羅塞塔”2004年發射,耗資約10億美元。一些媒體把“羅塞塔”的探測任務形容為“一場賭博”,耗資不少、旅程坎坷。
  今年8月6日,它終於抵達了目標彗星“67P/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(以下簡稱67P)。本月12日,“羅塞塔”向67P的彗核發射“菲萊”則標志著探索逐步深入。
  “菲萊”沒有推進器,離開“母體”“羅塞塔”後以每小時3.5公里的速度做自由落體運動,耗時7個小時才抵達了彗核。由於從地面控制中心發送的指令至少需要28分鐘才能抵達“羅塞塔”,“菲萊”登陸彗核的過程完全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完成。
  歐航局分管“菲萊”登陸任務的負責人斯特凡·烏拉梅茨在登陸完成幾小時後告訴媒體記者:“或許今天我們不止登陸了一次,而是兩次。”
  歐航局說明,按計劃,“菲萊”著陸後,兩個類似魚叉的觸手應該牢牢抓住彗核冰面,從而固定自身。但這一過程沒有如期完成,“菲萊”可能著陸在一處較軟的錶面或者輕輕彈起、又落了下來。
  烏拉梅茨說:“但願,‘菲萊’能留在(彗核)錶面,讓我們能繼續科學探索。”
  不固定難以展開鑽孔取樣
  “菲萊”重100公斤,大小如同一臺電冰箱,攜帶了10個科學儀器。它的預定任務之一是鑽入彗核錶面,取樣研究彗核中的同位素和複雜碳分子。
  現階段,“菲萊”已經傳回了“大量數據”。
  但由於它的“魚叉”沒有抓住彗核錶面,現在歐航局的專家正在努力想辦法,確保它不會再次飄回太空。烏拉梅茨說,“菲萊”的命運現在還不明朗。
  參與“羅塞塔”項目的法國天體物理學家菲利普·戈東擔心,如果“菲萊”沒有固定自身,就難以展開鑽孔取樣。“不過,‘菲萊’好像翻了過來,狀態看似穩定。”
  “菲萊”項目主管保羅·費里說,“菲萊”自帶的電池只夠它運轉64小時。此後,它不得不依靠太陽能充電,每天工作1小時。
  對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大步
  儘管前途未卜,但“菲萊”成功著陸至彗核錶面並傳回數據尚屬人類首次。歐航局局長讓-雅克·多爾丹說:“對人類文明而言,這是一大步。我們率先完成這項任務,這將名留青史。”
  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部門主管吉姆·格林表示祝賀:“敢於在彗星上著陸是多麼無畏、令人興奮且難以置信的事啊,從科學角度來講,這是我們都想做的事。”
  歐航局高級科學顧問馬克·邁克考格林認為,仔細研究67P將收穫豐碩成果。
  法新社報道,接下來“菲萊”與“羅塞塔”將“聯動”運作,探索目標彗星的化學成分、帶電性能,甚至用低頻無線電探究其內部組成。
  天文學家認為,彗星由太陽系誕生初期的物質組成,由於它們自身溫度極低並置身於“天寒地凍”的宇宙空間,因此自太陽系誕生以來,彗星成分幾乎不變,對它們進行研究將有助於揭開太陽系形成的諸多奧秘。
  “菲萊”通過“羅塞塔”與地球金星通訊,信號至少要28分鐘後才傳回地球。
  “托勒密”
  將仔細研究彗星的錶面和地下,以揭開太陽系形成的奧秘
  電池
  在明年3月被太陽“燒死”前,
  “菲萊”靠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動力。
  相機
  已傳回第一批登陸後拍的近距離照片。
  6英尺高的人
  冰螺栓
  魚叉觸手失敗後,冰螺栓會作為後備方案使“菲萊”固定在彗核錶面
  傳感器
  多用途設備,可研究彗星錶面及地下情況
  觸手
  使“菲萊”固定在彗核錶面,但目前失效了
  可在地表9英尺以內採集土壤進行分析
  探針
  聲學監測器
  檢測彗星上的電子物體  (原標題:“菲萊”未按計劃固定在彗核錶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shcnytvssk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